<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开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开封市2022年冬季中医药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推荐方案

        2022-12-30 来源: 办公室
        打印

         

        第一部分 中医药预防推荐方案

         

        开封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根据中医学“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发病理,结合现阶段疫情发病临床实际和时令特点,认为预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非药物预防

        (一)生活调摄

        1.早卧晚起,养护精神:冬季寒冷,阳气内收,宜早睡晚起,适当增加睡眠,尽量做到晚上10点前入睡,早晨6点左右起床,这样可以让机体得以充分的休养生息,有利于消除疲劳,增强抗病能力,抵御毒邪入侵人体。

        2.防寒保暖,培固正气:冬季是气候寒冷肃杀的季节,易伤人体阳气和正气,所以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要注意保暖的部位是头、颈部、背部和脚,要穿保暖性好的衣服和鞋子,适时佩戴帽子和围巾

        3.通风湿化,防燥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冬季气候寒冷而干燥,常会使人的皮肤和口角干裂,皱缩增多,口干咽燥。这时应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可使用加湿器或在暖气片放盆清水,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

        4.功法运动,强壮体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是收养的季节,运动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形式也不宜过于激烈。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宜自己的传统功法进行运动,如气功、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也可以选用散步、慢跑等其它运动方式。

        5.合理膳,以食代补:冬季既要养阴,又要养阳,一般选用滋阴补肾,填精补髓和温肾补阳并用的血肉有情之品,如猪脊排骨汤、全鸡山菌汤、全鱼豆腐汤等,但不要过分油腻。素体阳虚畏寒者可用葱姜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6.适选果蔬,滋润宣肺:秋冬季气候干燥,“燥胜则干”,,所以要注意补充水分,在选择食用水果和蔬菜时以润为贵,宜收不宜散。可选用以下果蔬:如萝卜、银耳、莲藕、百合、红梨、苹果、柿子、香蕉、山药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增强肺的卫外功能。

        (二)情志调摄

        调畅情志,避免恐慌:中医认为“心和志达,百病不生”冬季一些人易产生凄凉、垂暮之感,出现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加之畏惧疫情传染等因素,易致情志失调。这时必须重视精神调养,避开不良情绪的干扰,及时调整精神状态,保持精神愉快应多晒太阳,多听音乐,多与家人、同事交流,保持乐观情绪,增强抗病能力。

        (三)自我保健,调畅气血

        1.穴位按摩:居家可选迎香(鼻翼两侧)合谷(虎口处)、足三里(外膝眼下凹陷处)、三阴交内踝上约3胫骨后凹陷处)等穴位进行自我按摩,每穴点按3~5分钟,以调畅气机,提高机体免疫力。

        2.艾灸穴位:使用药用艾条悬灸足三里、合谷,或隔姜灸神阙穴(肚脐)每次1530分钟,每日1次,连续5至7天,可起到温经散寒、温通气血、祛风通络、补气助阳、温益脾肾、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在使用艾灸预防时要注意室内通风、防止火灾与灼伤。

        3浴足温通:每晚睡前生姜、花椒、葱白各30克,煎汤泡足,可以温经通阳活血养血培固正气,提高人体防御疫毒的能力。

        二、药物预防

        (一)药茶方

        本着“药食同源”的原则,拟以下三方供民众选用:

        1.百合甘桔饮:百合10g,桔梗6g,生甘草3g,每日1剂,泡茶饮,适用于素有肺者。

        2.二叶甘菊饮:苏叶3g,桑叶3g,菊花3g,生甘草3g,泡茶饮,适用于素有热者。

        3.二根甘菊饮:芦根6g,白茅根6g,杭白菊花3g,生甘草3g,每日1剂,泡茶饮,适用于各类人群,儿童也可饮用。

        二)煎服方

        1.扶正防感驱疫方(适用于成年普通人群):

          成:生黄芪15g,北防风6g,炒白术9g,野百合15g,佩兰叶9g,金银花12g,秋桔梗12g,细芦根15g,净连翘15g,桑叶9g,生甘草6g

        功  效:益气扶正,疏散疫邪。

        煎服方法:上药加用冷水600ml浸泡30分钟,煮沸后改为小火继续煮15分钟滤汁;再加水400ml,煮沸后改为小火继续煮15分钟滤汁。将2次所熬药液混合均匀约400ml,每次200ml,1日2次,1日1剂,连续服用7天。

        2.和中化浊防感驱疫方(适用于7~17岁儿童,6岁以下者酌减):

          成:生黄芪9g炒白术6g北防风3g冬桑叶6g薏苡仁10g陈皮3g芦根9g金银花3g净连翘6g炒鸡内6g炒麦芽6g甘草3g

          效:益气和中,化浊解毒。

        煎服方法:上药加冷水300ml浸泡30分钟,煮沸后改为小火继续煮15分钟滤汁;再加水150ml,煮沸后改为小火继续煮15分钟滤汁。将2次所熬药液混合均匀约150200ml,1日1剂,根据年龄大小每次服50100ml,连续服用7天。

         

        第二部分  中医药治疗推荐方案

         

        《时病论》说“冬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人感之而即病者,名曰冬温。”根据当前暑热燥邪未、风寒之邪已至的气候特点,结合我市目前发实际情况,此季节新冠肺炎的发生当属“冬温”范畴wwwBet365基本病机特点为风、热、燥、浊、毒俱存,主要病位在肺,可累及脾胃以及其他脏腑。此轮流行大多数患者没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早期有发热、咳嗽、咽痛、咽痒、乏力、腹泻等症状,出现重症及危重症表现不多。治疗上为使防控方案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经开封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研讨,制定了本方案。

        一、药物治疗

        成人无症状感染者临床无特殊症状,病毒核酸阳性。

        推荐处方:固本解毒驱疫方。

          成:生黄芪30g,北防风10g,炒白术10g,生百部30g,佩兰叶10g,金银花15g,秋桔梗10g,细芦根30g,净连翘15g,冬桑叶10g,淡竹叶6g,生甘草6g

          效:益气固表清解肺。

        煎服方法:上药加用冷水800ml浸泡30分钟,煮沸后改为小火继续煮15分钟滤汁;再加水400ml,煮沸后改为小火继续煮15分钟滤汁。将2次所熬药液混合均匀600ml,每次200ml,1日3次,1日1剂。

        轻型及普通型有症状,病毒核酸阳性。

        主要症状:发热咳嗽有痰身体疼痛咽痒咽痛,舌边尖红,舌苔黄或腻,脉数

        推荐处方:辛散清解驱疫方。

          成:北防风10g,辽细辛6g,香白芷10g,川芎片10g,嫩黄芩10g,生地黄15g,秋桔梗10g,北柴胡10g,金银花30g,净连翘30g,淡竹叶10g,生甘草6g

          效:轻宣辛散清热解毒。

        加  减咽痛甚者加玄参30g、芦根30g、射干10g;大便干结者加大黄3g。

        煎服方法:上药加用冷水800ml浸泡30分钟,煮沸后改为小火继续煮15分钟滤汁;再加水400ml,煮沸后改为小火继续煮15分钟滤汁。将2次所熬药液混合均匀600ml,每次200ml,1日3次,1日1剂。

        二、非药物治疗

        对以上两型,在服用中药的同时,请引导患者按中医药预防推荐方案中非药物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第三部分  中医药控后防复推荐方案

         

        新冠肺炎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大多数患者会进入恢复期。在此阶段,虽然基本疫毒已清、核酸转阴,但机体正气尚未完全恢复正常,而且还有核酸复阳的可能。因此“瘥后防复”对于新冠肺炎患者采取适当的调理措施,巩固治疗成果,促进病体完全康复,防止病情反复、迁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药及食疗康复

        (一)脾肺气虚证

        临床表现: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或白腻,脉濡细。

        1.中药方剂

        治疗原则:健脾化湿,和胃益气。

        推荐处方:六君子汤加减。

        组  成:炙黄芪 30g,春砂仁 6g(后下),党参15g,炒白术15g,云茯苓15g,广陈皮10g,法半夏9g,藿香叶10g。

        煎服方法:上药加用冷水600ml浸泡30分钟,煮沸后改为小火继续煮15分钟滤汁;再加水400ml,煮沸后改为小火继续煮15分钟滤汁。将2次所熬药液混合均匀400ml,每次200ml,1日2次,1日1剂。

        2.药膳方

        黄芪炖瘦肉、黄芪炖母鸡(乌鸡)、排骨山药汤、山药炒木耳、茯苓百合炖羊肚、百合陈皮猪肚汤等。

        二)气阴两伤证

        临床表现 :多在病的中后期,低热,烦躁,汗出,气短,神疲乏力,口干喜饮,纳差,舌红,少苔,脉虚数。

        1.中药方剂

        治疗原则 :益气养阴,清泻余邪。

        代表处方 :沙参麦冬汤合竹叶石膏汤化裁。

        组  成 :北沙参9g,麦门冬9g,生石膏15g,西洋参6g,生地黄9g,白扁豆9g,冬桑叶18g,细玉竹9g,天花粉9g,金银花9g,竹叶9g。

        煎服方法:上药加用冷水600ml浸泡30分钟,煮沸后改为小火继续煮15分钟滤汁;再加水400ml,煮沸后改为小火继续煮15分钟滤汁。将2次所熬药液混合均匀400ml,每次200ml,1日2次,1日1剂。

        2.药膳方

        玄参萝卜清咽汤,杏仁炖雪梨,川贝枇杷茶,百合荸荠雪梨羹,玉竹沙参老鸭汤,麦冬烧豆腐,白芍石斛瘦肉汤,杏仁化橘红猪肺汤等。

        (三)中医外治法

        1.艾灸法 :

        上肢主穴:曲池外关内关合谷大鱼际。

        下肢主穴: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至阴。

        腹部主穴:上脘中脘下脘神阙(肚脐)天枢气海关元。

        用  法:每次选上下肢、腹部各2~3穴,每穴灸3~5分钟。

        2.耳穴压豆法 :

        主  穴:肺神门大肠内分泌。

        用王不留行籽进行穴位贴敷,手轻按,每日每穴用手指轻压1~2分钟,左右交替,每天按压3~5次,每24小时换贴1次。

        二、运动康复疗法

        建议练习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其中一个功法的完整动作,既可以连贯练习,又可以每个动作单独习练。

        三、心理康复疗法

        采用宁神静志、移情易性、顺情从欲、音乐悦心及养生气功八段锦等方式,同时注意保证睡眠充足,以缓解压力、舒缓情绪,形神共养,可防止感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