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中心医院赵东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赵东,疼痛科主任。作为一名老党员,34年来她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原则性非常强。
2000年还是主治医师的她被医院党委任命为当时的注射外科行政主任,党的信任使她倍感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诚惶诚恐,不敢懈怠。于是她就利用一切时间看书学习、翻阅医学杂志。一次,在《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上看到在天津市第一医院举办第二届全国疼痛疾病学习班,她如获至宝,经医院领导批准第一次参加了中国疼痛医学学习班。这次的学习使她大开眼界,明白了科室今后发展的方向-疼痛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天津、济南、北京、吉林、郑州……每年都去或派科室人员参加培训。并积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临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2年河南省医学会成立疼痛医学分会时,她有幸成为河南省第一届疼痛分会委员,以后又成为第二届、第三届委员,第四届、第五届常务委员。
2007年7月16日国家卫生部下发文件规定二级以上医院都要有以治疗慢性疼痛为己任的“疼痛科”——中国终于有了疼痛科了,从此在中国,疼痛科有了正式的户口。这是一个好消息,对于广大疼痛患者和从事疼痛治疗的医生们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中国的疼痛事业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起来,各地省市级医院纷纷成立了疼痛科。她们也与时俱进,创造条件,在2008年经河南省卫生厅组织专家检查验收合格后成为开封市第一家疼痛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她也和中国的“疼痛科”一样经历了千辛万苦——终成正果。在2012年4月疼痛科又有了自己的病房,从此科室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科室在不断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病人在不断增加,工作量如雪崩样地加大,她平日的门诊量、手术量非常的大,最多时日门诊量为69人、最少的也是52人;日最多手术量为6个、平时多为4-5台,这种状态持续了4年时间。如此大的工作量常常使她每天近十个小时不吃饭、不喝水、不去厕所。这样大的工作负荷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她以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及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拼命工作。几年来未发生一起医疗纠纷,未出现一起医疗差错,得到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赞誉及认可,并得到了医院领导及同事们的认可,在2014年底她被医院评为中心医院“十大感动人物”,2015年10月获得河南省卫计委医德医风标兵称号。
在荣誉面前她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她们一直在努力着。这些年科室规模在不断扩大、床位在不断增加、治疗手段在不断增多、疼痛科知名度在不断提高……
今年她们又做了几件大事,经过两个月的筹划,在全体人员的努力和参与下,在院领导、各职能科室同志们的共同参与和帮助下,在开封日报及开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参与下,她们举办了“开封市中心医院疼痛科建科六十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宣传了医院,宣传了科室,很好的传承了科室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传、帮、带的作用。
就在“六十年科庆”的各项工作紧锣密鼓进行的时候,一个意外情况,使她的左脚两根趾骨骨折,脚部疼痛及脚踝打石膏造成行走及生活的不便,一时使她不知如何是好,许多人劝她在家休息休息,她何成不想休息一下啊!但是一想到还有许多病人正等待着治疗、一想到“六十年科庆”工作还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还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所有这些,她怎么能有心情休息呢?于是,她坚持上班、坚持做手术、坚持出门诊、坚持安排“科庆”的各项工作,一天都没休息。不能行走就坐轮椅、拄拐仗,病房、门诊、手术室来回跑,科室同事推过她、护工推过她、病人家属推过她、路过的好心人也推过她,有时不好意思麻烦别人时,她就自己用另一只脚滑着轮椅走。脚滑轮椅的动作还常常引起旁人的好奇和观望。由于一只脚打着石膏,行动非常不便,为病人手术时要时常注意,否则一不留神儿就会摔倒……这两个半月来她克服了种种的不便及困难,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俗话说:“风雨过后是彩虹”,经历困难而不断努力前进的人会收获满满。
有人说她是个铁人,但她觉得她只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比起革命烈士、比起老一代革命者、比起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她还做的还远远不够。目前虽然脚伤还没痊愈,但已经好了很多,她也想借此向所有关心她、帮助她、支持她的领导、同志、家人、工友、病友们表示一声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谢谢所有人,她会更加努力工作、生活的。当前她们国家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她会在思想上、工作实际中更加努力学习提高,以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