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声音】新冠疫苗接种后多久产生抗体?
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西直门办公区新闻发布厅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主持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出席发布会,并就冬春季疫情防控与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回答记者提问。
环球时报记者
请问新冠疫苗接种后,将会如何在人体体内产生作用?接种后多久可以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在我国目前的情境当中,新冠疫苗接种人群需要达到多少人次,才有可能形成所谓的群体免疫?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关于疫苗接种之后发挥作用的免疫机理,我可以简单说一下。疫苗接种之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有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在发挥作用,这个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接种疫苗之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产生了一个识别作用,第二个功能就是产生了免疫记忆的作用,第三个功能就是产生了抵御病毒或细菌的作用。一旦有病原侵入机体的时候,B淋巴细胞也好、T淋巴细胞也好,先识别和我们打进去的疫苗是不是同类。为什么说疫苗有特异性的作用?它能够特异性识别侵入的病原,不管是病毒还是细菌,然后我们机体产生抗体,或者说疫苗接种之后,T淋巴细胞就会有杀伤力,有消灭病原的作用。同时,我们打疫苗后,会形成免疫记忆,这个免疫记忆遇到相同病原时会迅速产生抗体,就能把病原消灭掉,也就能够预防疾病。
我们知道灭活疫苗打两针次,为什么要打两针次?因为打两针次免疫效果会更好一些。从前期已经发表的新冠疫苗文献来看,发挥作用的时间主要是在接种疫苗第二剂次的两周后,会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至于打多少人次,人群会建立免疫屏障的问题。不同的传染病它的传播系数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是说在人群当中要阻断这个疾病,要形成的免疫力也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有天花的流行,有脊髓灰质炎的流行,也有白喉的流行或者麻疹的流行,这些疾病因为它的传染性不一样,传播系数也不一样,所以它建立起来免疫屏障的阈值也不一样。在传染性当中,麻疹和百日咳较强,如果要阻断它的流行,人群的免疫力要达到90—95%。天花已经被我们消灭了,之所以被消灭,就证明人群当中的免疫力达到了80%或80%以上的水平,从而阻断了疾病的传播,实现了消灭天花的目标。
关于阻断新冠病毒,根据前期研究的结果,它大概的人群免疫力阈值在70%左右,或者比这个稍微低一些。关于阈值怎么得出来的,实际上跟疫苗保护效力和疫苗的接种率有很大的关系,而且都是呈正比的。随着我们在第一步实施重点人群免疫之后,后续还会扩展到其他人群。当人群中的接种率达到非常高的程度的时候,这个免疫屏障就建立起来了。我们也期待着有一天疾病通过免疫预防措施能够终止它的流行,或者控制在非常小的强度下,只存在一些散发的情况。
所以我在这里希望大家能够有机会接种疫苗的时候,应种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