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声音】新冠疫苗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西直门办公区新闻发布厅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主持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出席发布会,并就冬春季疫情防控与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回答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刚才专家也提到了,建议要应种尽种,其实很多人在面临接种时还是很忐忑和担心的。就目前的试验结果来看,专家们认为我们目前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哪些?刚才您也说到了30分钟观察后回家有些情况需要就医,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到医院就医?在此前的发布会上也有专家提到了偶合反应,有些人接种疫苗之后会出现偶合反应,偶合反应是怎么回事,跟不良反应是不是一样的?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谢谢你的提问,我把这个问题回答一下。刚才大家一直都担心疫苗接种的问题,关于安全性,郑主任已经介绍了。目前根据前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和紧急使用接种的一些信息,在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的常见反应,其实和其他灭活疫苗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局部有一些反应,二是出现了全身的反应。局部反应包括注射之后出现疼痛,这是一个反应。注射之后有的人出现肿,出现痒的感觉,这些感觉都是一过性的。在全身反应方面,现在监测到的主要有发热,也有乏力情况的发生。无论是局部反应还是全身反应,大多是一过性的,刚才讲到了跟其他疫苗发生的情况是一样的,一般是不需要处理的。刚才我也讲到了,发热超过38.5度,或者说局部红肿特别厉害的话,超过了2.5厘米以上,这种情况下需要就医。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出现,如果感觉到身体特别不适,没有及时恢复,疾病状态在持续,我们就建议就医,就医之后医生会给予诊断处理。
刚才讲到的偶合反应,其实偶合反应是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正好处在一个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的前期,接种疫苗之后这个疾病就出现了症状,或者发病了,实际上它跟疫苗是没有任何的关系,也不属于不良反应。但是这种情况我们也要重视,一是要及时就诊,二是医院会做出相应的诊断,我们通过监测系统也会了解相关的信息。另外,随着疫苗接种人数的增多,这种偶合的情况可能会出现,所以大家对偶合反应也应该客观认识。但是不管怎么样,如果出现了这种反应,你一定要报告接种医生。我们现在建立了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发现疫苗接种过程或者其他方面的风险,通过这些风险的控制来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