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答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
专家解答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
问:一、什么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专家:流感的H7病毒通常是一组在鸟类中传播的流感病毒。流感病毒(H7N9)属于H7病毒大类下的一个亚群。虽然偶尔会有某些H7病毒(H7N2、H7N3、H7N7)感染人类的报告,但过去没有人类感染H7N9病毒的报告,直到中国最近报告出现了这种病例。根据目前调查研究结果,专家研判认为,引起此次疫情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个重配的新病毒,属禽源性。
问:二、人类感染H7N9病毒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专家:早期有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病情变化快,5-7天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重症肺炎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不过,对于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可能产生的全部症状的认知仍是有限的。
问:三、人感染H7N9禽流感传染源是什么?是怎么感染人的?
专家: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和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一些已被确认的病例有病人与动物接触史或者处在有动物的环境内,而且农业部门也已从鸽子、鸡和环境标本中检出了H7N9病毒。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目前尚无人与人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问:四、流感(H7N9)病毒与流感的H1N1、H5N1病毒有何不同?
专家:这三种病毒都是甲型流感病毒,但它们有明显区别。H7N9和H5N1被认为是动物流感病毒,只是偶尔会感染人类。H1N1病毒可以分为通常感染人类与通常感染动物的两种,甲型H1N1更容易在人间造成传播和流行。
问:五、吃家禽或其肉制品是安全的吗?
专家:尽管我们到目前为止不知道病毒的传播模式,遵守准备食物时的基本卫生原则是谨慎的做法:不应吃病死的动物。此外,吃正常处理和烹调的肉是安全的,流感病毒在足够热的情况下会灭活,食物烹饪温度至少达到70摄氏度。在疫情爆发地区,肉制品在经过适当处理及烹调的情况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食用生肉及未烹调的以血为原料的菜品是高危行为。要把生肉与熟肉或者即食食品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
问:六、有治疗流感(H7N9)病毒的方法吗?
专家:在中国进行的实验室测试显示流感(H7N9)病毒对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当在病程初期给病人使用这些药物时,它对于治疗季节性流感病毒和甲型流感(H5N1)很有用。
问:七、有针对流感(H7N9)病毒的疫苗吗?
专家:目前没有防止流感(H7N9)病毒感染的疫苗。不过,H7N9病毒已经在最初的病例中被分离。研发疫苗的第一步是选择可以制作成疫苗的候选病毒。世卫组织将和其合作伙伴继续研究H7N9病毒的特性以确定最佳的候选病毒。如果有必要制作疫苗,就可以使用这些候选病毒。
从病原体到生产出疫苗的时间周期来说最短是6-8个月,现在国家正在启动疫苗的制备工作,它的过程非常复杂,首先要筛选疫苗的毒株,哪一类毒株适合做疫苗,有些毒株可能毒性相当大,要经过处理程序。筛出来以后才能决定这种疫苗的形式,全病毒的好还是裂解好,是不是要添加佐剂,然后决定什么样的工艺和流程,现在我们启动的疫苗研究是基础性的研究。
现在还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有人际传播,如果是一种散发的,主要来源于动物的,那么病人的发生数只是点状的,这时候没有必要注射疫苗,从成本效率、防疫效果来说也不需要对散发的病例都施行注射疫苗来防控。
问:八、现在疫情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哪里?这种风险又到了什么程度?
专家:目前发生的所有病例都集中在华东地区四省,在这个地区和禽类接触可能增加人感染风险。我们还不知道这个病毒在其他地方有没有发生病例的可能性,但是会密切关注这个病毒和疾病发生的情况。
问:九、医疗工作人员有感染流感(H7N9)病毒的风险吗?
专家:医疗工作人员经常要与传染病患接触,因此,世卫组织建议在医疗机构应当持续采取适当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对医疗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也应密切监控。除了基本的预防措施外,护理疑似或确诊感染型流感(H7N9)病毒的病人时要采取一些额外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3)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4)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5)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6)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
(7)每个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问:十、这一流感病毒是否构成传染病大流行威胁?
专家:从理论上说,任何具备感染人类能力的动物流感病毒有可能造成传染病大流行。不过,流感(H7N9)病毒是否会造成大流行还是一个未知数。而且目前还无人传人的确切证据。其它源自动物的流感病毒偶尔曾感染过人类,但未造成大流行。
问:十一、作为公众如何预防这个疾病?
专家: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好个人卫生,就是尽量减少和禽类的直接接触,和禽类接触之后要尽快及时的洗手。这是两个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另外,如果发生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之后要及时就诊,同时能够把自己和禽类或其他动物的接触史告诉医生。
具体措施为:
1、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2、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
3、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摄氏度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摄氏度)2分钟以上可灭活。所以生禽、禽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吃正常处理和烹调的肉是安全的。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3、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口罩、纸巾、袖子、肘部遮盖口鼻,用过的纸巾在使用后尽快扔入有盖垃圾箱,在接触到呼吸道分泌物后采取手部卫生措施。
4、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在准备食物的过程,饭前便后、处理动物或者动物排泄物、手脏时,照顾家中病人时要洗手。
5、人感染H7N9病毒对干燥、紫外线敏感,常用含氯消毒剂均可破坏病毒传染性。所以可采用紫外线或含氯消毒剂进行日常的环境消毒。
(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专家、副主任医师张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