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2010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0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和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省卫生发展“五大工程”,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有效实施国家免疫规划,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以及结核病、乙型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促进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蓬勃健康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一)完善疾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配合省卫生厅积极争取“五年百亿”工程项目资金支持,对县级疾控中心给予支持,对区级疾控中心(防疫站)实验室进行统一装备。加强市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建设和装备。
(二)加强疾控队伍能力建设。实施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51111工程和《河南省十一·五期间疾病预防控制人才培养规划》。通过人才引进、定向培养和在职人员学历教育,积极为市、县(区)疾控中心(防疫站)和乡镇卫生院防保股引进和培养硕士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建立培训机制,采取多种培训方式,举办公共卫生管理、重大传染病防控、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技术和生物安全、疫情网络直报等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培训班。
(三)提高疾控机构服务水平。规范疾控机构工作管理,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用人机制、激励奖惩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继续落实《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完成市、县(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任务。
(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文化建设。以精神文化为核心 ,以品牌服务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为主线,积极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努力打造文明、现代、优美、和谐的疾控系统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和学习文化。
二、继续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五)强力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保持高度警惕,提前部署,尽早行动,继续落实各项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强化疫情监测,加强技术培训,开展科学研究,加大督导力度,依法科学防控,进一步提升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能力,全力以赴控制疫情爆发。
(六)科学防控重大传染病疫情。进一步加强结核病、乙型病毒性肝炎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继续实行目标责任管理,落实各级政府职责,积极推进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落实“三免”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做好全球基金、中盖等国际合作项目,实现结核病防治精细化管理,按期完成《开封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目标任务完。组织开展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继续落实《河南省2006-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方案》,加大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普及力度,加强重点人群疫情监测,有效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传播。
(七)强化其他传染病防控和疫情监测报告工作。继续加强重点肠道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开展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和疫情监测报告工作;做好疟疾休止期服药工作,加强疟疾全球基金项目管理;加强鼠疫应急预案演练,持续监测鼠疫疫情;落实狂犬病各项防控措施;加大麻风病病人发现力度。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各级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完善疫情信息发布制度。
三、科学有效实施国家免疫规划
(八)做好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继续将国家免疫规划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落实政府职责,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优先保障免疫规划业务经费和预防接种劳务补助,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免疫工作。继续推进医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工作。认真实施《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为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夯实基础。继续做好2010/2011年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加强AFP检查,继续保持无脊髓灰状态。
(九)加强预防接种网点的规范化管理和建设。按照《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试行)》对全市所有规范、合格接种门诊重新进行考核验收,实行统一考核、统一发证、统一标识,实现接种网点的规范化管理。明确责任区域,加强流动儿童管理,落实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有效提高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积极完成乡镇、社区接种网点信息化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软件平台的功能,尽早实现国家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目标。
(十)落实部门协调、督导检查长效机制。继续做好4.25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落实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坚持部门协调配合、督导检查长效机制。
四、继续做好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控工作
(十一)努力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进一步完善消除碘缺乏病长效工作机制,全市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继续保持90%以上,做好高碘地区居民食用盐不加碘食盐的监测工作。全面落实《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按照《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要求,完成达标县(区)的省级考核,及时申请国家验收;做好5.15碘缺乏病防治日宣传工作。
(十二)提高重点地方病防治能力。做好中央补助我市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氟含量监测项目;坚强我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和高砷饮水村的病情监测工作。加强地方病防治能力建设,完善重点地方病防治监测体系,提高防治队伍的综合实力和防治水平。
(十三)做好寄生虫病监测和防治工作。继续做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工作,每个监测点受检人数不少于1000人;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在感染率低于10﹪的地区,通过健康教育鼓励群众自愿检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有效控制传染源,药物驱治时可采用口服复方阿苯达唑片。
五、积极推进慢性病防治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控制工作
(十四)继续做好慢性病防治项目工作。认真做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工作;加强精神卫生能力建设,继续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规范诊断和治疗标准,提高追踪随访能力;继续做好慢病综合干预控制项目,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导和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探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推动慢性病信息化管理工作。
(十五)加大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工作力度
要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放射、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和控制工作,加强对辖区内食源性疾病和食品污染物的监测和报告,加大消毒质量监测,做好对辖区内学生常见病及其影响因素监测工作,全面提高我市公共卫生水平。